两排泛黄的房屋,不足百米的站台,一间小小的调度室,记者站立的地方,正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明星车站——广西钦州港东站。
小站连着世界,调度室的电脑屏幕上动态刷新着来自国内外的货源运输信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凭借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陆交接处、背靠西部面向东盟的特殊地理位置,钦州港东站将西部地区和东盟等RCEP成员国的贸易低成本且高效地连接起来,如今已成为年到发集装箱货物超过35万标箱的铁海联运枢纽站。
11月11日12时35分,随着汽笛拉响,20346次班列载着83个集装箱缓缓启动,驶出车站,开往四川。
这批货物有来自巴西的纸浆、北海铁山港区的石英砂及本地的高岭土等。每天,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就这样载着大量的内外销、进出口物资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织密“一带一路”衔接网
“2015年钦州港东站建成时,这里是一个只有3条股道、两名员工的偏远小站,一年也开不出几趟车。现在已发展成拥有12条股道、40多名职工,每天到发铁海联运班列15列以上的枢纽站。”钦州港东站站长黄江南边说边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车站的老照片。
记者看到,站房后曾经就是大海,如今已填海造地。车站最初的定位是钦州保税港区的配套项目,铁路部门平日只派两名职工到站看管设施。
后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这个小站的命运。
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2015年11月7日,中新两国政府决定共同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2017年4月28日,首趟“渝桂新”测试班列从钦州港东站出发至重庆团结村,标志着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正式形成。同年9月28日,南向通道(北部湾港—重庆)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2018年11月,这条大动脉有了正式的名字——西部陆海新通道,并在2019年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国家战略的驱动下,北部湾畔从此“铁龙”密集驰骋,如飞梭般织密“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运输网络。
数据显示,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2017年仅发送集装箱货物3382标箱,到2021年集装箱运量达到63.2万标箱,5年间激增186倍。今年前10月,班列累计运输货物621026标箱,同比增长19.7%,运输势头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完成第一个50万标箱目标我们用时4年多,但完成第二个50万标箱目标我们仅用时不到1年。”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副主任陈小辉说。
除了运量激增,货物结构也显著改善。“以前的货物主要是煤炭和铁矿等大宗货物,现在机械电子产品、汽车零配件等越来越多。”班列驾驶员邢国栋说。
5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从最初“渝桂新”班列1条线,到如今已有固定线路12条,并且实现由线及面、渐成网络,开行范围覆盖17省份60市113个站点,运输货物品类达640多种,实现我国西部12个省份全覆盖,并延伸至中部地区。
随着“北部湾港—成都—波兰、德国”班列、“海南—钦州—西安”粮油班列、“阿联酋—钦州—兰州”汽车班列、“RCEP—北部湾港—河南”铁海联运双向班列等线路陆续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实现与中欧班列的无缝衔接,形成“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地区的完整环线。
牵引内外贸双向奔赴
“有了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轮从文莱港口出发,漂洋过海来到广西钦州港,再从这里换乘铁路去四川、重庆、云南,十分方便。”文莱商人郑作亮在广西经营一家贸易公司,他把文莱的虾片、咖啡等产品带入中国市场,同时把中国的沃柑等产品推向东盟。
RCEP生效实施后,关税优惠政策极大整合了供应链产业链,有效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预计今年西部地区将通过北部湾港进口原糖、橡胶、淀粉等产品增量约5万吨,通过北部湾港出口至东南亚工业机械以及化工产品等货物约1万标箱。
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北方的粮食从钦州港上岸,通过班列运往西南地区,形成了一条“北粮南运”通道。广西的碳酸钙、陶瓷等建材,也源源不断地通过班列运抵港口,转海运发往北方。区域内越来越多的货物搭上通道快车,实现内外贸双向奔赴,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赋能。
去年9月8日,250吨甘肃兰州中药材首次搭乘班列在钦州港登船出口至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我们种植的药材从通道发往各地,大家腰包鼓起来,日子红红火火,发展中药材种植的信心越来越足。”中药材种植户张世刚在陇西承包了300多亩地种植药材,班列为他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
“从重庆到雅加达,通过传统江海联运模式需要30多天,而西部陆海新通道可将时间控制在20天以内。公司已累计从这条通道运输9911标箱汽车零配件,货值达17.14亿元。”赛力斯集团公司旗下的重庆小康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张兴燕说。
在班列带动下,向海经济产业加速向钦州港集聚。中国石油集团、上海华谊集团、金光集团、法国苏伊士、荷兰孚宝等10多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进驻钦州或追加产业投资,布局面向东盟、西南市场的生产运营基地。
“目前,钦州正在推进的投资超百亿元临港工业项目达到13个,项目合计投资2480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将新增工业产值3500亿元以上,将带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海洋装备制造等5条千亿元级产业链发展。”钦州市副市长谢立品说。
“班列越开越红火,主要原因在于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实施RCEP区域合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毓流说。
开往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门吊的起升、走行、堆场内箱位整理等全是自动化作业,作业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而且纯电动、零排放。”在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中控室,行政主管陆东达向记者介绍全国首家实现远程自动化装卸作业的铁路集装箱智能智慧化专业场站。
钦州港东站虽小,但以该站为中心,建起了占地约1200亩、年装卸能力105万标箱的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集装箱中心站一网之隔的钦州港自动化码头正进行集装箱吊装。集装箱的转运可以做到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形成一个完整的铁路与码头系统的生态共生体。
为发挥面向东盟开放的区位优势,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广西持续推动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释放发展空间和潜力。5年来,广西铁路出海通道干线全部实现电气化,货物列车运行速度由44公里/小时提至80公里/小时,运输时长压减幅度近20%,牵引重量提至4700吨,主要干线运输能力比2017年提高6.5%。
“为了支持班列开行,钦州市不断加强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加密海上航线网络,提升港口专业化服务,5年来新开通集装箱航线37条,新增港口通过能力超过20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06万标箱。”谢立品说。
唐毓流认为,提升班列开行水平,还需加强国家物流枢纽、重要物流节点建设,提高江铁海联运能力和自动化水平,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和国际通关合作,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
谢立品表示,下一步,钦州市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抢抓RCEP、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等重大战略机遇,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效和加强开放合作三个方面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童 政)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