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凝聚共识守护地球家园
 日期:2022-12-19   浏览:1473   来源:党建活动网  返回列表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2月15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向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呼吁“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并就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具体倡议。这是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为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作出的最新努力。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从会议上凝聚各国共识到实践中不断保护发展,中国正努力与世界共同开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新篇章。

COP15,也就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去年10月,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举行。会议通过了《昆明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说:“应该说,这一年,各缔约方、国际组织和利益相关方在《昆明宣言》政治指引下,围绕如何制定一个兼具雄心、务实、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开展了积极磋商,可以说为COP15大会框架的达成奠定了基础。”

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危机。过去100年里,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的速度是其自然灭绝速度的百倍以上。今年,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最重要目标就是制定并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曾贤刚说:“框架的这些目标非常具体,包括怎么样去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主流化,怎么样去提供资金来源,怎么样去改革相关政策措施,以及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包括扶贫、粮食安全等等各个问题之间具体的协同。”

那么,怎么才能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局面,加速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面对时代之问,习主席在致辞中呼吁:要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共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进程、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维护公平合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秩序。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主席黄润秋说:“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致力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明确而清晰的理念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说:“习主席强调各方要凝聚共识,达成兼具雄心和行动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他还强调了对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所带来的益处,他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对于正在进行的框架谈判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

习近平主席的四点倡议直指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难点、痛点,既有目标又有方法。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难点之一,他呼吁要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

曾贤刚说:“因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以农业为主,所以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比较强。这些国家,不光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气候变化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所以从国际角度来讲,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可以协同进行考虑,在资金、技术、知识、能力建设等等各个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要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他强调,要以全球发展倡议为引领,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

曾贤刚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能够促使我们对环境的改善,能够获得更多的生态服务,而这种生态服务能够转化成经济的发展成果,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多样性来促进绿色发展。全球发展倡议在这里实际上强调的是发展是全人类的价值,通过发展,我们能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解决人类共同的问题唯有团结合作,这是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的,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连续两年他在COP15会议上讲话的关键词。他在致辞中强调,我们要携手努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为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方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过去十年,中国森林资源增长、人工造林面积增加迅速,划定了大面积的生态红线,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在加速建设,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这些天,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们在这里相簇栖息、觅食。这片区域如今已经是候鸟的天堂,东方白鹳、勺嘴鹬等珍稀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今年5月的一天,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在沿海滩涂上发现了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嘴鸥的繁衍踪迹。

看到有人靠近,黑嘴鸥不停地在空中盘旋。工作人员说,这是黑嘴鸥的一种警戒行为。这个“戴着黑帽子,穿着红鞋子”的水鸟种群数量稀少,属于濒危物种。每年5、6月份是黑嘴鸥的繁殖期,每窝产卵1到3枚。以前在保护区很少见到它们在这大规模筑巢。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博士刘彬说:“今年第一次发现有大概100多对黑嘴鸥繁殖个体到这个栖息地里边筑巢,它对栖息地的要求非常高,一般会选择在地面上繁殖筑巢,而且特别喜欢在盐蒿和碱蓬地里边筑巢。”

大批黑嘴鸥来筑巢的背后,是保护区栖息地环境的不断改善。保护区从2013年开始,实施麋鹿栖息地湿地生境恢复与保护工程、科研监测与救护能力建设工程、植树造林工程,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如今保护区已拥有植物种类500多种、鸟类240余种、兽类27类,成了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在这次COP15会场的中国角上,江苏省把这样的保护经验向世界分享。

在中国角,还有一场边会格外引人关注。“共同守护熊猫家园”的边会上,四川省代表介绍,近年来四川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在内的保护地面积持续增长。全省野生大熊猫较第三次调查新增181只,栖息地及潜在栖息地增加了25.3万公顷。大熊猫受威胁程度已经从“濒危”降为“易危”。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源月说:“建立栖息地进行保护,是为了让动物跟植物免受更多的人为干扰,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基础,通过对栖息地的保护,对大熊猫国家公园进行严格的保护,给它们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大熊猫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标志性物种,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得益于几十年来的生态修复与科学保护,一度曾经濒危,甚至遭到野外种群灭绝风险的大熊猫,如今无论是圈养还是野外种群数量都得到恢复性增长,栖息地生态保护也进入“国家公园”时代。2021年,我国宣布设立第一批五大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名列其中。

崔书红说:“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将过去73个分散的孤立自然保护区和13个个体大熊猫种群连成了一片,也就是说把过去的孤岛变成了整片保护,把过去的生殖隔离障碍取消了,对大熊猫的“走亲访友”、生殖繁衍、种群保护意义重要。”

国家公园建成后,通过开展生态廊道建设、植被恢复和科学监测保护,不仅“旗舰物种”大熊猫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公园内8000多种动植物也得到协同保护,雪豹、羚牛、川金丝猴等珍稀动物频频在野外巡护中被发现。

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此次COP15会议致辞中,习近平主席表示,未来,中国将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响应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大批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研究支持举办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等。

“在高飞鸟儿的眼中,地球是一个整体,飞经的国家不分大小,不分强弱,不分贫富,都是家园。”COP15大会宣传片中的词语,蕴含着国际社会对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期盼。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大会主席国中国的积极协调与推动下,各方都应展现决心和行动力,共同推动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巴黎时刻”,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创造良好契机。

来源:央视网


<上一篇:坚定信心步调一致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引发热烈反响下一篇:地方工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创新路径>
0.058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
ad-left
ad-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