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居住小区为中心,步行15分钟就能满足大部分居民吃、住、行,甚至“一老一小”的看病、托育等需求,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场景?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着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内诊所、学校、药店、健身房、市场、幼儿园等一应俱全,通过切实增强广大居民生活便利,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眼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模式再获助力。2月16日,商务部明确,将在当前已有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随着这一实践的实质推进,更多居民将享有更便利、更宜居的城市生活。
一个“小而全”的社区生活圈,不仅要有较为完善的教育、交通、文体等基本公共设施及服务配套,还要有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居民消费需求被满足的过程,也是我们推进城市运营、社会治理、带动消费、促进就业的过程。由此,城市经济的各种“微循环”系统得以自由畅通。这最抚凡人心的“生活气息”,无疑是人们对城市活力的期待与热爱。
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重在完善社区消费的供给设施,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推动社区消费场景更好满足居民需求。既要着眼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这样的便民服务,要让规范有序更好服务百姓生活,也要未雨绸缪,考虑汽车充电桩等新生活方式带来的新诉求。
由于不同城市不同社区的现实条件各不相同,居民结构和消费需求各异,各地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调性”和施工图也自然不同。要建好并激活“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各类生活场景,各地需要坚持精细化原则,事先下足绣花功夫,用足细心、耐心和巧心,听取辖区内居民的诉求和想法,尤其是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多呵护和支持为社区提供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让社区更有韧性,让生活更有温度。(央广网特约评论员莫洁)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