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平价海上风电场建成投运,西藏最大光伏发电保供项目全容量并网,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全部开工……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8%,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55%以上,风电光伏已成为我国新增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主体。与此同时,新能源利用水平也在稳步提升。据统计,风电利用率由2016年的82.4%,提高至2022年的96.8%;光伏发电利用率由2016年的90%,提高至2022年的98.3%。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新能源发展速度快、利用水平高、产业竞争力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新能源发电数量和利用水平双提升,离不开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的共同发力。在电源侧,各地统筹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和配套调节能力建设,加大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力度;分布式光伏占比逐步提高,新增装机布局向东中部地区转移,助力光伏就近消纳。在电网侧,统筹推进新能源和电网送出工程建设,加大优化新能源跨省跨区输送运行方式,加快配电网的改造和升级。在负荷侧,充分挖掘需求侧响应能力,利用市场化方式引导电力用户主动错峰避峰,发挥虚拟电厂作用。在储能侧,加大抽水蓄能建设力度,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等。供给和消纳双管齐下、整体谋划,持续增强了新能源供给能力,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也要看到,风电和光伏发电“靠天吃饭”,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给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带来较大挑战,还需要电网输配以及其他电源、储能的协同支撑、统筹推进。如何加快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实现高水平消纳利用,保障电力可靠稳定供应,是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保障新能源发电送得出。当前,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风光大基地建设正加快推进,这有助于解决新能源能量密度较低、占地面积大的问题。但这些风光大基地多位于“三北”地区,而用电负荷主要位于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这就需要加快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以灵活调节电源为支撑,持续提高风光大基地外送规模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另一方面,保障新能源发电用得好。这有赖于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加大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等建设的力度。目前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的体量还比较小,与风电、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形成有效支撑能力还需时间积累。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调峰调频电源补偿机制、储能成本回收机制等市场机制,这有助于激励各类经营主体自发配置储能资源,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新型储能建设。
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综合效益巨大。“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实现翻倍。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从政策、技术、机制等环节全方位推进体系建设,我们一定能为新能源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同时,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取得新成效。丁怡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