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风貌、民俗人情、历史文化等资源成为振兴支点,河南省修武县大南坡村——
美出未来乡村的模样(美丽中国)
本报记者 王 者
大南坡村,是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一个小山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该村曾因煤矿产业而兴,后来因资源枯竭,日渐成为“空心村”。
2019年底,修武县以“美学经济”为抓手,邀请来自各地的乡建、设计、美学专家为大南坡的重建出谋划策,村中的山村风貌、民俗人情、历史文化等资源日渐延伸发展为乡村民宿、乡野美食、文化创意等振兴支点。几年间,村中老屋通过修旧如旧变为展览馆、书店,老房子里开起民宿、茶吧,空地上建起娱乐设施。如今,在大南坡村,怀梆戏和摇滚乐同台献唱,设计新颖的“老村小馆”和村民市集热闹非凡,知名画家和诗人常年在村中开设“美育课”……大南坡村的新生,离不开“美”的滋养。
清晨,一缕暖阳照进云台山脚,袅袅炊烟升起,大南坡村开始苏醒,呈现出它的生机与活力。村中游乐广场上,渐渐多了孩童们的欢笑;方所书店灯光温暖,三三两两的村民低头阅读;社区营造中心里,村民汇聚在一起,学拍摄、练直播。
走上“气质美”的致富路
撬动大南坡蝶变的,正是美学经济。79岁的牛秉富老人在村里办起了民宿,取名“牛爷爷院子”,当年颓败的土房被整修为精品民宿,进门有花木,抬头见青山。牛秉富咋下的决心?“吃水、用电、垃圾处理问题都得到解决,还通了天然气,生活的条件不断变好。”村居环境持续向好,牛秉富也有了尝试新鲜事情的打算。“游客多了,咱搞民宿有奔头。”坚持眼见为实的他,专门让孙子带他去成都考察学习,回来后便利用自己家的老房子风风火火开起了民宿。他跑了30年货运的儿子牛保红也回到了大南坡帮助经营民宿,民宿开业后,前3个多月的营业额就超过30万元。
村庄变美,村民致富,从观望到融入,大南坡的乡亲们走上了“气质美”的致富路。近年来,一批批乡村设计者慕名前来,与当地村民一起,从建筑活化、文化研究等不同维度出发,将美学与乡村生活融于一体,通过保留乡村原生态让乡村“活”起来。伴随着风貌整治、建筑改造、风物发掘和文化传播等措施的落地,一批批美学项目陆续建成,大南坡陆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中心、乡村文化书店等公共文化生活场所,也拥有了自己的艺术展览和音乐文化活动。“建筑外观保留传统风貌,内部设计突出现代化舒适度,让民宿和整个村子浑然一体,保持了原生态的美。”参与民宿设计的设计师王求安说。
融入“文艺范”的新日常
大南坡村上世纪80年代发展煤矿产业,村集体收入丰厚,村委会带领村民们建起了大队部、大礼堂,还组建了远近闻名的怀梆剧团。后来随着煤窑关停,大南坡村一度成为省级贫困村,怀梆戏也随之销声匿迹。
在乡建团队的帮助下,大南坡怀梆剧团恢复演出被提上日程。64岁的剧团团长赵小景,年轻时就是村里的文艺骨干,在艺术团反串小生。听说村里要恢复怀梆戏的演出,她翻箱倒柜找出戏服,跑前跑后,召集起村里已年过半百的队员日夜排练。2020年5月23日,“重启大南坡芳华再现”首场演出成功举办,赵小景重新登上舞台,停了近40年的怀梆戏,又唱响了!
梆子、板胡、锣鼓此起彼伏,身着彩色戏服的演员步伐铿锵,神采飞扬,豪迈婉转的怀梆戏,响彻小山村。如今,在大南坡“共振村声”的舞台上,各类音乐活动频频登场。大南坡怀梆戏出了唱片,和摇滚乐队同台演出……每当有演出时,村民赵世莹总会到场,在台下伴随着韵律摆动手臂,“活跃的‘文艺范’已经融入了大南坡村民的日常。”
注入“创新力”的美育课
大南坡村另一头的方所书店,10岁的张皓峰在小黑板上写下稚嫩的诗行——“西瓜/是夏天的冰柜/吃完了它/还可以当蚂蚁的滑雪场。”书店由大南坡老戏台改造而成,建筑面积约190平方米,以展示乡村文化、弘扬当代阅读价值为核心,将创造性的人文生活美学空间带给了大南坡。书店内有专为儿童开设的绘本区,书店借阅部为本地学校的师生提供图书、音像、有声读物的阅览和外借服务,也为村里的孩子垒起接触美学的台阶。
乡村美育,将美学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在大南坡村改造伊始,设计师左靖就决定把美学教育作为大南坡改造的重点。2020年,左靖联合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刘庆元工作室和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儿童艺术公益项目,从大南坡开始,为乡村带来系统化的美学教育。
常年开设的“四季美术课”,让孩子们以美的眼光重新发现“大南坡的日常”;不间断的绘本、草木染、电影、音乐、街舞等不同类型的兴趣课,让孩子们在童年便开启寻美之路。大南坡乡村小学开设了诗歌课,学生们写下近千首诗,出版了两本诗歌集和7本绘本。美育培养了山里娃发现美的能力,让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朝夕相守,老幼同乐。在大南坡村,乡村振兴的创新之路得以初步实现,未来乡村的清晰模样正在鲜活呈现。
(王言、宁江东参与采访)
■延伸阅读
用设计点亮乡村
2018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引导和支持规划、建筑、景观、市政、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领域设计人员下乡服务,大力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近几年来,各地积极组织开展设计下乡服务,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与做法。
上海市青浦区徐练村
乡村建筑师“陪伴式”驻村服务
徐练村地处上海市与浙江省嘉善县交界处,属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有着高质高产的沃土良田及枕水而居的村落风貌,是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0年6月开始,乡村建筑师团队在徐练村开展了近15个月的“陪伴式”驻村服务,包括总体策划、村庄设计、实施方案、施工图编制以及现场施工指导等,成功地将徐练村打造成一个清风徐来、让人恋恋不舍的乡村。在村庄风貌设计中,设计师深入现场调研,充分挖掘徐练村特色,通过乡村元素组合构建乡村整体风貌,营造风格明显的乡村特色。例如,徐练村农居点内竹林郁郁葱葱,设计师挖掘竹元素,利用竹筐、竹帽、竹风铃等营造“竹里篁居”意韵,同时也将村民的闲置房屋改造为竹编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北省宣恩县彭家寨
塑造一个“活态博物馆”
彭家寨有着“湖北土家第一寨”的美誉,这里的古吊脚楼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年来,设计团队通过建筑设计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建筑设计嫁接,设计修建中国土家泛博物馆,以宣恩彭家寨古吊脚楼群为中心,以建筑艺术和土家文化为灵魂,以传统村落和旅游为载体,建成了一个活化的、动态的、再生的“活态博物馆”,再现和展示了土家人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集公共性、开放性、文化性和娱乐性为一体。2021年8月7日,中国土家泛博物馆(彭家寨旅游景区)正式开园,新建的游客集散中心、墨客廊桥、摩霄楼、耍耍街面世,极具土家族建筑文化特色。2022年,景区的国际建筑研学营建成投入使用,为国际建筑文化交流提供了场所。
(资料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