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日期:2023-01-13   浏览:1532   来源:党建活动网  返回列表

2022年12月26日,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之际,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爱国卫生运动70年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群众性卫生活动,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动员优势,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院士做科普,从百姓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入手答疑解惑;创建卫生城市,多措并举改善人居环境;发挥社区基层力量,和群众一起把慢病“管起来”……本版聚焦各地爱国卫生运动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期待更多地方行动起来,为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持续奋斗。

——编 者

湖北武汉市——

院士做科普 用知识造福大众

本报记者 强郁文

本是一场普通的医学科普讲座,但几个月过去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教授、武汉医学会会长陈孝平院士仍忘不了讲台上发生的一幕。那天,在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的讲座结束时,一位特殊的嘉宾走上台,向他深深鞠躬。

多年前,新洲一中物理教师陈元生身患肿瘤,四处寻医未果,最终得到陈孝平院士团队的救治。“以前总认为自己还年轻,饮食作息不规律。手术后,我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才逐渐恢复。”陈元生说。

近50年的医学实践中,陈孝平发现,像曾经的陈元生这样缺乏健康常识的患者不在少数。“实际上,个人生活习惯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陈孝平认为,如果医生多普及些卫生健康知识,帮助人们做到早发现、早防治,能有效提高许多疾病的治愈率。

健康科普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居民健康状况的关键环节。受恩师裘法祖影响,陈孝平很早就开始关注健康科普。“1948年,裘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本医学科普期刊《大众医学》。他一直教导我们,要用医学知识造福大众。”陈孝平说。

2020年8月,由武汉医学会牵头,全国首个以院士领衔命名的科普工作室——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成立。在陈孝平的带动下,工作室专家团队已发展到167人,其中不少是陈孝平的老朋友,如“人民英雄”张定宇、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等,专家们的专长领域涵盖医学、药学、护理、中医药等多个学科。

陈孝平说,工作室成立的初衷,是从百姓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入手答疑解惑。两年来,专家们围绕新冠疫情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筛查、肿瘤早期预防等健康话题,累计在武汉及周边14个县市开展现场科普宣教和义诊活动109场。活动中,许多年长的观众一边提问,一边拿着小本子记笔记。这些场景,更让陈孝平深切地感受到健康科普的必要性。

要让科普深入人心,必须把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演绎”得简单通俗,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脱下白大褂、换上演出服,医护人员“变身”人体器官,演绎滚烫食材入口后的“旅程”,展示吃火锅不烫伤消化系统的正确方式……工作室还联合主办了武汉市首届健康科普大赛,全市49家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创新科普形式,创作出小品、歌舞、沙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科普作品。

为拓宽医学科普覆盖面,专家们还把科普做到了线上。2022年的全国科普日,《院士开讲:全民健康课》系列节目正式上线,通过15个平台进行同步直播。目前,视频累计观看量超过1.8亿次,并出版了同名健康科普图书。工作室将其中的核心要点制作成科普音频和图文,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山东威海市——

建卫生城市 城乡环境更整洁

本报记者 李 蕊

“注意偏僻巷道的卫生死角,还有道路两旁的小广告,都要清干净。”1月7日一大早,在山东威海乳山华冠社区,志愿者们身穿马甲,手持铁锹、扫帚、铲子等工具,开始了一天的“大扫除”。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社区环境大处小处都透着干净。

1月7日是乳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日,当日,乳山市百余名志愿者行走在城市社区,协同社区、环卫,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环境卫生是卫生城市建设和群众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从1990年成功创建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到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市”,威海市坚持在环境卫生精细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在城市环卫管理方面,威海市采取“网格保洁—巡回管护—应急处置”三级管理方式,确保路面可见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突发污染30分钟处置到位,全市375条主次干道全部达到道路深度保洁标准。“全市加快爱国卫生与基层治理工作融合,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常态化组织干部、职工、居民清理社区卫生死角,志愿服务情况纳入海贝分个人信用管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城市更整洁,乡村更美丽。威海市统筹城乡、全民参与,合力推进全域卫生创建,如今,越来越多乡村也“靓”起来了。

走进乳山南黄镇院后村,街边的垃圾桶不见了踪影,但环境依旧干净整洁。“原先,村里大街小巷都有垃圾桶,可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嗡嗡飞,居民捏着鼻子绕路走。”院后村党支部书记杨秀丽说。

分阶段有序推动城乡卫生创建,实施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设立征信基金、制定村规民约……院后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多管齐下,组织群众开展垃圾分类、病媒生物防制、公共区域清洁消毒等爱国卫生运动。

“拿垃圾分类来说,我们先从妇女群体做工作,通过开会动员、走入家庭宣传、培训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家的分类习惯。”杨秀丽说,如今,村里已建立起“户分、村收、镇集”垃圾收运体系,“臭味消失了,街道漂亮了,老百姓都说,走在街上,心情都好哩!”

重庆渝中区——

社区居民联手 把慢病管起来

本报记者 常碧罗

“你有家族病史,需要提早介入预防。” 上门走访时,重庆市渝中区大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给居民张超英提了个醒。

“我身体好得很,不用吃药控制。”原来听医生说她高血压,张超英总是满不在乎。后来,她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直到一次去医院体检,看着自己血压、血糖的指标数字,张超英吓了一跳。

体检后,张超英匆匆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刻签约了家庭医生。按时服药、定期体检、更新药物配比……在医生的帮助下,张超英的各项慢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张孃孃,你血压控制得还可以,注意饮食要清淡些,少油少盐。”社区医生曾玲莉总是给张超英打电话,叮嘱几句。张超英告诉记者,经过社区医生的治疗,她的身体比以前好了很多,“现在,我也非常注重锻炼身体,还是社区舞蹈队队长呢!”

近年来,重庆市渝中区在慢病管理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的力量,和群众一起把慢病“管起来”。

“周围很多邻居和朋友,身体也不好,他们自己不重视,我要多给他们讲讲。”这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病友交流会,张超英已经成为一名“健康推广员”。尝到了管好慢病的甜头,张超英发动亲属“把健康管起来”。“虽然你只有38岁,但是咱们有家族病史,必须要引起注意。”在张超英的引导下,她儿子早早签约了家庭医生。

“现在,针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我们有相应的费用减免政策,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大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路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渝中区充分利用区域内的三甲医院资源,为慢病患者开通了就医诊疗绿色通道。“居民在三甲医院就医的结果,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双向转诊。慢病患者既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也能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随访管理机制中实现常态化管理,真正获得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渝中区卫健委副主任彭焱说。

在社区健康检测小屋,居民可以进行健康自测,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在家门口的健康餐馆,大伙儿能享受少油少盐的健康餐;在滨江的健康步道,居民在健身锻炼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基层各部门联手,打出一套对抗慢病的组合拳。经过近几年努力,2018年至2021年,渝中区主要慢病早死率下降了6个百分点,脑卒中死亡率和恶性肿瘤死亡率也在逐年下降。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3日 19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一篇:海关总署: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11万亿元增长9.8%下一篇:春运客流持续增长暖心服务助力出行>
0.054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
ad-left
ad-left